日前知名新聞台TVBS爆出古姓主播遭到同台另外三位主播霸凌,
桌面、衣物疑遭潑咖啡,霸凌事件瞬間在新聞圈炸鍋,
而後主管紛紛約談四名主播,
然其中一名游姓主播因向主管認錯而繼續留任原職位,
另外兩名張姓及黃姓主播因不肯認錯,分別被調往專題組及財經新聞,
而遭到霸凌的女主播,則繼續留於原時段播報。
今天來談談職場霸凌,可能比你想的還常見!
(一) 什麼是職場霸凌?
關於職場霸凌,其實目前我國的現行法並沒有明確的規定,
但得參考相關案件之判決而定。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於100年度之民事判決中,針對職場霸凌的定義有這樣的見解:
實務上職場霸凌的行為人,不僅出現在上下隸屬之主管、老闆,亦常見於平行、不相隸屬之職場同事,其中常見之職場霸凌行為,大略可區分為肢體暴力、心理暴力、語言暴力、性騷擾等四種類型,例如對員工、同事身體有暴力之行為、精神上的攻擊、羞辱或貶低其價值、個人隱私的干預、人際關係的隔離、過度的工作要求或不給予工作、不准請假、故意阻礙其工作或使其受懲戒等,均是常見職場霸凌之態樣。
因此,職場霸凌就目前法院有的相關見解,分為肢體暴力、心理暴力、語言暴力及性騷擾四種。
但各級法院的法官皆為獨立審判,故何時會構成職場霸凌,尚須個案審查。
(二)與職場霸凌相關之法律責任
1.雇主若縱容霸凌行為可能須負擔的法律責任
(1)行政責任部分
按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第2項規定:
雇主對下列事項,應妥為規劃及採取必要之安全衛生措施:
一、重複性作業等促發肌肉骨骼疾病之預防。
二、輪班、夜間工作、長時間工作等異常工作負荷促發疾病之預防。
三、執行職務因他人行為遭受身體或精神不法侵害之預防。
四、避難、急救、休息或其他為保護勞工身心健康之事項。
其法律效果:
同法第45條規定,若有第6條第2項之情形而經通知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
可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按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3條規定:
雇主應防治性騷擾行為之發生。其僱用受僱者三十人以上者,
應訂定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戒辦法,並在工作場所公開揭示。
雇主於知悉前條性騷擾之情形時,應採取立即有效之糾正及補救措施。
其法律效果:
同法第38-1條規定,雇主違反第13條第1項後段、第2項之規定者,
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2)民事責任部分
按民法第188條第1項規定:
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
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也就是說,若雇主放任其僱用人任意霸凌其他勞工,
則須與該霸凌者負連帶的賠償責任。
次按民法第483-1條規定:
受僱人服勞務,其生命、身體、健康有受危害之虞者,
僱用人應按其情形為必要之預防。
綜上所述可知,公司負有保護受僱人不受侵害之義務,
倘若公司未加以事先預防、事後保護而造成損害發生,
不僅須依民法第188條之規定與受雇人負連帶賠償責任;
亦可能構成民法第184條第2項違反保護他人法律之侵權責任。
2.霸凌者可能需負擔的法律責任
(1)民事責任部分:
如若霸凌者對被霸凌者施以肢體上之傷害,造成被霸凌者受傷、或是以言語、
網路留言等方式辱罵被霸凌者,因而造成被霸凌者之名譽貶損,霸凌者則須
依民法第184條、第195條等相關規定對被霸凌者負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責任。
(2)刑事責任部分:
霸凌者可能會構成刑法第277條傷害罪、第305條恐嚇罪、第309條公然侮辱罪、
第310條之誹謗罪以及性騷擾防治法第25條等刑事罪責。
而若霸凌者在霸凌過程中不當利用或揭露足以識別被霸凌者之個人資料,
亦有可能觸犯個人資料保護法而須負該法第41條之刑責。
(三)面對職場霸凌應該怎麼辦?
由於目前實務上對職場霸凌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
所以建議大家先行冷靜後尋求協助、理性溝通,
若還是溝通未果則需要蒐集相關證據。
能夠冷靜下來正確的處理職場霸凌,
危機則可能成為轉機,使自己的職涯更上一層樓。
1.先行冷靜,清楚了解自身權益
即使不是法律工作者,無論是白領、藍領,在哪種產業工作,職銜是什麼,
每個勞工都應該盡量熟悉當地的勞動法規,藉此清楚自己的自身權益。
若當事人還是不太清楚自身權益,建議可找合適的律師作諮詢。
2.收集充分證據,利用法律、調解等手段解決問題
若進入訴訟或調解程序,對於毫不知情的第三方,他們只看證據。
而要保障自己權益的難處,有時就在於缺乏明確的證據,尤其是進入訴訟以後
每項主張都講求證據來證明,所以蒐集相關的證據非常重要。
例如:工作上往來的電子郵件、通訊軟體對話紀錄、
各種工作上作成之文書、錄音或錄影等。
若曾經有因此現象對公司進行反應、申訴或心理諮商,甚至就醫治療之紀錄,
都可以盡可能的蒐集下來妥善保存,當自己嘗試過內部處理仍無法得到改善時,
這些證據將來才有機會成功的替自己發聲。
3.正確處理職場霸凌紛爭,在職場更上層樓
當自身面臨職場霸凌時,無論最後的處理方式和結果如何,
許多人都難免會有一種負面的情緒感受。
或許是擔憂其他同事對自己的看法、或許是不知如何處理和公司的關係,
甚或是擔憂自己「在業界的形象」等等。
但其實霸凌者的行為,就是想要讓你的生活混亂,進而影響工作甚至職涯。
也因此,我們更不應該讓霸凌者甚至是公司的失當行為,
影響你對自己的期望與目標。
面對惡人妥善處理、調整好自身心態,祝大家在職涯上能夠平步青雲。
有相關問題也歡迎來找阿暉律師聊聊!